小行星的分布及命名有哪些?
从太阳的方向看行星区域名称,有些小行星位于木星前方60°行星区域名称,有些则在木星后方60°行星区域名称,分别被称为“希腊群”和“纯脱罗央群”。另一个特殊的群体是近距小行星,它们的轨道近日点深入到内太阳系,有的甚至进入地球轨道以内,这类小行星被称为近地小行星。
为了纪念皮阿齐和奥伯斯在小行星发现上的贡献,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将第1000颗小行星命名为皮阿齐,第1002颗命名为奥伯斯。
祖冲之小行星:1964年11月9日,紫金山天文台发现的国际永久编号为1888的小行星被命名为“祖冲之小行星”。 郭守敬星:1977年,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将1964年发现的编号为2012的小行星正式命名为“郭守敬星”,并获得国际小行星研究会的批准。
小行星概况:定义与分布:小行星是绕太阳公转的固态小天体,主要分布在火星与木星轨道之间的主带。数量与大小:已发现的小行星数量超过5000颗,其中编号并命名的有2900多颗。小行星的大小不一,最大的小行星如谷神星,直径约为1000公里,而最小的小行星直径甚至不足1公里。
水星:Mercury 水星最接近太阳,是太阳系中第二小行星。水星的英文名字Mercury来自罗马神墨丘利。墨丘利也就是希腊神话中的Hermes(赫耳墨斯,为众神传信并掌管商业、道路、科学、发明、口才、幸运等的神) 。或许由于水星在空中移动得快,才使它得到这个名字。
小行星由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小型天体命名委员会以各类著名人士的名字或者以动物的名字命名,小行星的发现者可以向小型天体命名委员会推荐命名。行星的卫星由国际天文学联合会行星系统命名。
太阳系八大行星
1、太阳系里行星区域名称的八大行星行星区域名称,按照离太阳从近到远行星区域名称的距离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水星:距离太阳最近行星区域名称,体积和质量在八大行星中最小行星区域名称,公转速度最快,表面布满环形山,类似月球。
2、金星是太阳系中八大行星之一,按离太阳由近及远的次序,是第二颗。它是离地球最近的行星。中国古代称金星为长庚、启明、太白或太白金星。 地球 地球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按离太阳由近及远的次序排为第三颗,也是太阳系中直径、质量和密度最大的类地行星,距离太阳5亿公里。
3、按照距离太阳由近及远的顺序,太阳系的八大行星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 水星和金星由于质量较小,主要由固态构成,因此被归类为固态行星。水星完全为固态,金星表面为固态,核心为固态。 地球同样属于固态行星,表面为固态,地幔为半固半液态,核心为固态。
4、按照距离太阳从近到远的顺序排列,太阳系的八大行星分别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水星、金星、地球、火星这四颗行星由于质量较小,且主要由固态构成,因此被称为固态小行星。
太阳系的结构组成
除行星区域名称了行星、卫星、小行星、彗星这些密集行星区域名称的小天体外行星区域名称,太阳系还存在着辐射带、磁层和太阳风这些连续形态和离散的离子形态的物质。 太阳的直径约为140万公里,质量2×10 30 千克,平均密度4g/cm。其分层结构从中心向外依次为行星区域名称:核反应区;辐射区;对流区或对流层;光球层;色球层;日冕。
太阳系是由太阳、八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以及一些小行星、彗星、卫星和行星环组成的星系。它的基本结构如下行星区域名称: 太阳: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约占太阳系总质量的986%,是由氢和氦等气体组成的巨大恒星。
太阳系的结构可以大致分为五部分。 恒星: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是一颗G2V型黄矮星,是唯一能自行发光的天体,质量约为地球的33万倍。 行星和矮行星:- 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主要由硅酸盐和金属组成,密度高,由岩石构成,具有固体地壳和半流质地幔,以及铁、镍构成的金属核心。
九大行星及其特点
水星:作为距离太阳最近的行星,水星是太阳系中最小的行星。 金星:金星的轨道非常接近圆形,其偏差不到1%,在所有行星中这是最接近圆的。金星的自转方向与公转方向相反。 地球:地球是我们人类的家园,它位于太阳系中一个恰到好处的位置,适宜生命存在。
九大行星的运动特点主要包括共面性、同向性和近圆性:共面性:九大行星绕日公转的轨道面几乎在同一平面上。这个平面接近地球公转轨道在天球上的投影,即黄道面。各大行星的轨道面与黄道面之间的夹角都很小,一般不超过几度,只有水星和冥王星的轨道倾角稍大一些,最大为17°。
天王星:特殊的倾斜轴导致它呈现极端的季节变化。海王星:是太阳系中离太阳最远的行星之一,以其强烈的风暴和独特的大气成分而闻名。冥王星:虽然最近被重新定义为矮行星,但在过去长时间被认为是太阳系中的第九大行星。行星的定义及历史命名原因概述。
天王星是太阳系中第三大行星,由于其自转轴几乎平行于黄道面,使其与其他行星的自转轴线垂直。天王星的磁场同样奇特,倾斜了近60度。大气中含有大量甲烷,使其呈现出蓝色。海王星与天王星构造类似,也是颗蓝色星球。海王星的磁场同样奇特,位置十分古怪。海王星内部也存在热源,向外辐射热能。
太阳系九大行星的资料如下:木星:特点:太阳系中最大的行星,体积和质量都极为巨大。特征:拥有众多卫星,其中最著名的是其巨大的“大红斑”,这是一个持续存在了几百年的巨大风暴。土星:特点:以其华丽的光环著称,光环由无数冰块和岩石组成,形成了太阳系中最美的景观之一。
土星是一个巨型气体行星,是太阳系中仅次于木星的第二大行星。土星的英文名字Saturn(以及其他绝大部分欧洲语言中的土星名称)是以罗马神的农神萨杜恩命名的。中国古代称之为镇星或填星。
有关太阳系的资料
1、太阳系是一个宏大的星系,包含八大行星及其行星区域名称他小行星、卫星、彗星等天体。中心是太阳,一个强大的恒星,其强大的引力维持着整个太阳系的稳定。以下是关于太阳系的详细资料:太阳系的中心——太阳 太阳是太阳系的核心,一颗典型的黄矮星,提供了太阳系内所有行星、卫星及其行星区域名称他天体的光和热。
2、太阳系内主要天体的轨道,都在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平面(黄道)的附近。行星都非常靠近黄道,而彗星和柯伊伯带天体,通常都有比较明显的倾斜角度。 由北方向下鸟瞰太阳系,所有的行星和绝大部分的其他天体,都以逆时针(右旋)方向绕着太阳公转。有些例外的,像是哈雷彗星。
3、广义上,太阳系的领域包括太阳、4颗像地球的内行星、由许多小岩石组成的小行星带、4颗充满气体的巨大外行星、充满冰冻小岩石、被称为柯伊伯带的第二个小天体区。在柯伊伯带之外还有黄道离散盘面、太阳圈和依然属于假设的奥尔特云。
4、太阳系(solarsystem)是由太阳、8颗行星、100余颗卫星以及许多矮行星和无数的小行星,彗星和流星体组成的。行星由里往外的顺序是:水星(Mercury)、金星(Venus)、地球(Earth)、火星(Mars)、木星(Jupiter)、土星(Saturn)、天王星(Uranus)、海王星(Neptune)。
5、太阳系是由太阳、8颗行星、100余颗卫星以及众多矮行星、小行星、彗星和流星体组成的星系。以下是关于太阳系的详细介绍:行星组成:太阳系中共有8颗行星,它们按照距离太阳由近及远的顺序分别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
6、太阳系位于银河系的边缘,第三旋臂——猎户旋臂上。太阳系中的各个天体主要由氢、氦、氖等气体,冰(水、氨、甲烷)以及含有铁、硅、镁等元素的岩石构成。太阳系的起源和演化一直受到天文学家的关注,普遍认为太阳系是从星云形成。
太阳系的基本资料?
1、太阳系是一个宏大的星系,包含八大行星及其他小行星、卫星、彗星等天体。中心是太阳,一个强大的恒星,其强大的引力维持着整个太阳系的稳定。以下是关于太阳系的详细资料:太阳系的中心——太阳 太阳是太阳系的核心,一颗典型的黄矮星,提供了太阳系内所有行星、卫星及其他天体的光和热。
2、太阳系是由太阳以及在其引力作用下围绕它运转的天体构成的天体系统,位于银河系边缘,银河系第三旋臂——猎户旋臂上,每隔3亿年绕银河系中心转一圈。
3、太阳系(solarsystem)是由太阳、8颗行星、100余颗卫星以及许多矮行星和无数的小行星,彗星和流星体组成的。行星由里往外的顺序是:水星(Mercury)、金星(Venus)、地球(Earth)、火星(Mars)、木星(Jupiter)、土星(Saturn)、天王星(Uranus)、海王星(Neptune)。
4、太阳系的中心是主序星太阳,周围有8颗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 太阳系的结构包括: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类木行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小行星带,柯伊伯带,以及奥尔特星云等区域。
5、太阳系是由太阳、8颗行星、100余颗卫星以及众多矮行星、小行星、彗星和流星体组成的星系。以下是关于太阳系的一些关键资料:行星组成: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这些行星离太阳较近,密度大,体积小,自转慢,卫星少,内部成分主要为硅酸盐,具有固体外壳。
6、海王星:海王星的轨道半径约为30.1AU,质量与地球相近,轨道倾角为774度,轨道偏心率为0.0097,密度为64克/立方厘米。 冥王星:冥王星位于太阳系的边缘,轨道半径约为35AU,质量是地球的0.002%,轨道倾角为115度,轨道偏心率为0.2482,密度为03克/立方厘米。